《他乡寄意:汪曾祺散文精选集》

微信阅读,结束于 2019.09.25

工作疲劳,上下班正适合看这种闲情的散文集,不需要思考,文字心中过,朴素的描述、形象、情感和记忆会留存下来,成为一种心灵的慰藉。

第一辑 人间草木

葡萄

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

葵·薤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和《植物名实图考》

佛手

报春花

毋忘我

木香花

黄栌

第二辑 四方食事

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那也不见得。除非大雪三日,卖菜的出不了门,否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这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宋朝人的吃喝

东京梦华录

家常酒菜,一要有点新意,二要省钱,三要省事。偶有客来,酒渴思饮。主人卷袖下厨,一面切葱姜,调佐料,一面仍可陪客人聊天,显得从容不迫,若无其事,方有意思。如果主人手忙脚乱,客人坐立不安,这酒还喝个什么劲!

贾思勰

五味

故乡的野菜

马齿苋

莼菜

野菜谱

食豆饮水斋闲笔

豌豆

昆明的吃食

第三辑 觅我游踪

湘行二记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滇游新记

饵丝

泰山拾零

石坂

峨嵋、五台、普陀、九华山,是佛教的四大名山,各为普贤、文殊、观音、地藏的道场。

第四辑 一辈古人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斯人已去

香雪海

第五辑 随遇而安

我追随沈先生多年,受到教益很多,印象最深的是两句话。一句是:“要贴到人物来写”。他的意思不大好懂。根据我的理解,有这样几层意思:第一,小说是写人物的。人物是主要的,先行的。其余部分都是次要的,派生的。作者要爱所写的人物。沈先生曾说过,对于兵士和农民“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温爱”,我觉得提得很好。他不说“热爱”,而说“温爱”,我以为这更能准确地说明作者和人物的关系。作者对所写的人物要具有充满人道主义的温情,要有带抒情意味的同情心。第二,作者要和人物站在一起,对人物采取一个平等的态度。除了讽刺小说,作者对于人物不宜居高临下。要用自己的心贴近人物的心,以人物哀乐为自己的哀乐。这样才能在写作的大部分的过程中,把自己和人物融为一体,语语出自自己的肺腑,也是人物的肺腑。这样才不会作出浮泛的、不真实的、概念的和抄袭借用来的描述。这样,一个作品的形成,才会是人物行动逻辑自然的结果。这个作品是“流”出来的,而不是“做”出来的。人物的身上没有作者为了外在的目的强加于他身上的东西。第三,人物以外的其他的东西都是附属于人物的。景物、环境,都得服从于人物;景物、环境都得具有人物的色彩,不能脱节,不能游离。一切景物、环境、声音、颜色、气味,都必须是人物所能感受到的。写景,就是写人,是写人物对于周围世界的感觉。这样,才会使一篇作品处处浸透了人物,散发着人物的气息,在不是写人物的部分有人物。另外一句话是:“千万不要冷嘲”。这是对于生活的态度,也是写作的态度。我在旧社会,因为生活的穷困和卑屈,对于现实不满而又找不到出路,又读了一些西方的现代派的作品,对于生活形成一种带有悲观色彩的尖刻、嘲弄、玩世不恭的态度。这在我的一些作品里也有所流露。沈先生发觉了这点,在昆明时就跟我讲过;我到上海后,又写信给我讲到这点。他要求的是对于生活的“执著”,要对生活充满热情,即使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也不能觉得“世事一无可取,也一无可为”。一个人,总应该用自己的工作,使这个世界更美好一些,给这个世界增加一点好东西。在任何逆境之中也不能丧失对于生活带有抒情意味的情趣,不能丧失对于生活的爱。沈先生在下放咸宁干校时,还写信给黄永玉,说“这里的荷花真好!”沈先生八十岁了,还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完成《中国服饰研究》这样的巨著,就是靠这点对于生活的执著和热情支持着的。沈先生的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很深。

围绕人来写,这使我想到:诗歌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情感,散文在叙事的同时也表达了情感,说理性或辩论性的文章表达的是观点,其实也是人的偏向;而故事或者小说,最早通常是离奇的,与生活较远的人和事,这样我们看着才有新鲜感。但是写故事的人必定要从生活中,从已有的经验中取材,他所有的文字不可能凭空而来。虽然故事离奇,但其中的情感却是共通的,人有交流、分享情感的需求。从上古传说,到现代的偶像剧,每一种故事都表达了某种人性。你写得东西,能够被你所认为的目标人群的大部分所知,那就是很好的作品,如果为所有人所知,那就是顶尖的作品。偶像剧的目标人群是一二十岁的青少年,动画片的人群是儿童,《北京女子图鉴》的人群是当代北漂。如果想让你的作品最快地广为人知,那就是向目前主流的人群,最具有话语权的20-40岁的人群,投放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俗称接地气;恰好,现在就有很多电视剧、电影、热门书籍满足了他们。而古代那些经典诗词则变为了小众,其形式已经变为当代的古装剧。’

阅读的动机: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为什么会被某些情节所吸引,这是我想搞清楚的一件事。我不想问那些作家作品应该如何写,我只想搞清楚为什么人们喜欢看某些作品,而不喜欢看另外一些数据?为什么经典总是看起难读?为什么现在我们阅读最多的是各种网络小说?我该从哪里寻找答案?

如果我描写一个很常见的场景:一个日常在写字楼上班的人,每天加班到比较晚,白天吃外卖,晚上回到家,洗个澡就上床了,上床了还刷会儿手机,12点左右睡着了,第二天7点就准时起床,又是忙碌的一天;到周末了,就在床上一整天,中午点个外卖解决下,晚上可能出来到附近的面馆或饭馆解决一顿,就这样可能两年过去了,所知也不过小区楼下的几条街道。大家看到这个共鸣肯定是有的,但是为什么会看呢?什么样的作品是好作品?什么样的作品是大家爱看的作品?什么样的作品是大家爱看且能够长久流传的作品?

内容很重要,形式也很重要

最近通过查阅一些资料,通过总结归纳,发现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广义的文学,包括文史哲方向),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性:文学性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用以构造作品结构、传达作者意图、刻画人物事件的表现手法、叙事方式、叙述安排、语境塑造的技巧和范式的总和。它是由“作者思想”到“文本呈现”这一过程之间的桥梁,表现为创作者通过这一系列文学技巧与表达手法,通往对人性与世界本身的探寻、以及结论的表达的过程。具体表现形式分为文字本身(也就是语言层面、句式,修辞手法,文风)和叙述结构(叙事方式,行文结构,氛围、故事结构)两个方面。由于文学本身模糊的不确定性和体裁的多样性,不同体裁间对于文学性存在与否评价标准也会相应的有所不同。散文、小说、诗歌等不同体裁的文章表现形式会有很大差异。

真实性:艺术源于现实但高于现实,文学创作作为艺术活动的一种,同样根源于现实。真实性是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应该具备的价值追求和审美素质,是一部好作品的必备特性,文学创作中的真实并不是指原封不动地照搬现实中的一切现象和事物,作家在自己生活环境或从他人的人生经历中寻找自己的感兴趣的部分,将其作为素材,然后在情感的作用下,通过艺术的手段,创作出一部文学作品。真实性包括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两部分,生活真实是客观存在的人和事,而艺术真实是建立在生活真实基础上,作家再创造出来的一个假定的真实世界,是主观的理想世界,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悟的产物。艺术真实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经过作家的选择、提炼、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用于表现现实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和规律。判断一部作品的好坏,应该看该作品在何种程度上反应了人性的真实和社会的真实,在多大程度上发现了人和世界的可能性?比如鲁迅笔下的阿Q,他与那个时代完美地契合,直到现在,我们都能从他身上找到一种人的普遍性。比如张爱玲,她笔下的城市和人物,让我们看到了世俗的真实。国外的如托尔斯泰,他笔下的安娜所展现出来的是生命的真实,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人在杀人后内心的善与恶的厮杀,这是灵魂达到的深度。

思想性:思想性与真实性是联系在一起的,作家在写作的时候必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所思所想。面对自己的内心写作,是对一个艺术家最基本的要求,是最高也是最低的标准。一个作家能否正视自己,是对作家本身的考验,“文字工作者大多都是以掏空自己甚至毁灭自己来创造精神财富”。读者读一本书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偷窥到一个人表面上看不到的东西,因此一个作家必须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不藏着,掖着,能够超越当前多数人的表面认识,通过抽象和提炼,探索多样化的人性,从而对社会和人性形成更加普遍认识。比如杨绛的《干校六记》、巴金的《随想录》、卢梭的《忏悔录》都是从自己内心出发来探索人性。

历史性:由于文字具有传承和记载功能,因此文学作品的一个理所当然的功能就是抛开各种因素的影响,客观地还原历史上的某段或悲壮、或感人、或愤怒的可令人吸取教训的历史片断,将其客观的呈现在读者面前。比如刘震云《1942》这本书中对河南发生大饥荒的描写;如陈忠实的《白鹿原》反应的20世纪初渭河平原50年变迁,反应这段历史时期农村的斑斓多彩和触目惊心;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反应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城乡青年,在面对现实的挫折、压力、抉择的时候,对理想、爱情坚韧执着的追求;高行健写的《一个人的圣经》对文革那段历史时期的描写。作家都在试图用他们的笔来恢复人们对民族的记忆,用个人的肩膀去承担属于整个民族的重量,从而表达了他们对那个时代的思考。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应能够从上述一个方面或者几个方面拓展读者对人自身、对人生、对自己所处的社会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此外,在阅读的时候,读者还可以用自己的知识结构来判断作品的构成,思考作者是怎么写出该作品的?作品在书中给了自己哪些启迪,告诉了自己哪些不曾知道的知识,带来了哪些新的认识。如果通过阅读作品,得到的新东西越多,无疑这部作品就是好的作品,如果读的东西都是自己所知道的,这部作品就相对不是好作品。因为跑过长跑的人才知道跑完马拉松的人是多么了不起,每天锻炼的人才能明白炼成六块腹肌所需要付出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