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

本来是为了摆脱理想天真的心态,让自己变得「利益」一些才读的《一句顶一万句》,选它是因为恰好在我的微信阅读书架里,并且是一本现实主义的小说,现实的就有「利益」。看了三天,前两天,其实觉得没什么意思,是主动的在「利」的驱动下阅读的,但是确实我现在的状态不好,钱也没有,所以这动力也挺大,让我连续看了三天,但是今天看到第7、8、9章的时候,突然觉得这本书我真的看进去了,我想把它看完。

促使我看完的不是文字本身(但其实就是文字的作用),而是文字所描述出的社会的一些现象,人的一些事情。书中描述的是100年前延津县杨家庄的一家人——老杨、杨百业、杨百顺、杨百利的故事。书中描写的具体故事,我就不说了,但所表现出的社会现象却十分令人印象深刻,虽然离我们很远,但又觉得当前社会中无处不在,只不过换了个外表而已。人性中的那些东西是从来就没有变化过的,换句话说,人性在亿万年的进化中,对比身体和思维显得极为缓慢。

当前这个阶段,我的心态下,我恰巧地阅读了这本书,终于才明白,现实主义作品的意义,经典为什么是经典,为什么经典长久不衰。由此,①我产生了读完这本书的欲望②产生了阅读其他经典的欲望③对经典的看法有所改观④这本书使得我对现实社会又有了新的理解。

具体的理解:

凡事,自己要想开些,有些问题是你造成的,有些问题却不是你造成的,不管是不是你的原因,你要和自己和解,心胸放宽些,时间放长些,耐心放久些。这样一来,对比那些冲动的,至少你会少犯那些令人后悔的冲动之事;其次时间久了,可能才能理解背后真正的原因。

老裴冲动拿刀出去杀人,遇到了落魄的杨百顺,表面上是旧了杨百顺,实际上是救了老裴。杨百顺冲动拿刀出去杀人,在同样的草垛遇到了可怜的来喜,才发觉自己的事才多大,于是救了来喜,其实自己才明白真正救的是自己。同样的事情,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原因和同样的结局,发生了两次,这种巧合的安排,我想这里想要表现的不只是「亲自遇到才能明白」和「人与人之间的事儿很饶,一时想不清楚就会冲动」这两个表面的道理,而是更加深刻的,「很多事儿就是不断重复发生的,在当代社会,这样的事儿也在反复发生着,只不过换了个形式而已。所以你下次看书看事的时候,就明白了其实看的不是老杨老裴这一件具体的事儿,而是借由老杨老裴这两个名字所代表的抽象的事儿」作家如果描述一遍这种事儿,你可能意识不到,只会把这件事儿当成一件事儿,但是作家通过这种巧合描述了两遍,我终于意识到了至少两条表面的道理,可以应用到具体的事儿中,和一条深刻的道理,可以应用到所有的事儿中。

人与人之间的事儿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饶。你只能接触到部分的信息,也许永远也不能明白一件事儿背后发生的真正原因,也许真正的原因很荒诞,很离奇,你在不知道之前,只会用自己的有限的所见所闻去猜测,你看的越少阅历越少,猜偏的可能性就大。总之,还是一句话,遇事儿不要冲动处理,要提高自己的阈值、度量和上限,尽量做到理性处理、耐心处理、用脑子来处理,保持情绪稳定,底线可以放低,低到没有什么事儿比死亡还可怕。

// TODO